聯系我們
Contact Us浙江國本流科技有限公司
諮詢電話:0577-67257388
圖文傳真:0577-67297881
手機:18767766758
聯系人:陳先生
E-mail:3595516460@qq.com
地 址:浙江省永嘉縣甌北鎮碼道東路15號.
回顧完陣痛的2018年,讓我們着眼今年。作爲環保業發展遭遇挫傷後,反思與前進的第一個年頭,前路該走向何方,並沒有經驗可循。
環保業估值兜兜轉轉回到了起點。但與2015年不同的是,目前市場低端產業結構已然成型,工程承包和資質壁壘較低的行業利潤空間很低。如果強行插入競爭,也只是資本間的較量,與環保業整體發展無益。
所以,企業的轉型升級成爲今年的重中之重。提高企業的運維能力、延伸產業鏈降低內部成本、逐步向資質壁壘高的行業轉型,這些都是今年環保企業所面臨的關鍵性課題。
那麼,讓我們通過年末的市場、產業狀況,展望一下2019年環保業新的發展。
專項資金扶持,但打鐵還需自身硬
不誇張的說,去年環保民營企業的老總不是在找錢,就是在找錢的路上。去槓杆政策的壓力,很大程度都因爲金融機構的惜貸,傳導到了民營企業的身上。
2018年7月31日,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“六穩”,即穩就業、穩金融、穩外貿、穩外資、穩投資、穩預期。
其中,“穩預期”尤爲重要,這包括心理層面的調控要求,因此,難度也最大。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、經濟學院院長劉元春所提出的,“六穩”的核心在於“穩預期”,“穩預期”的核心在於“穩信心”。
穩預期的關鍵在於穩定民營企業的發展。作爲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過去的一年中,民營的日子過得很是艱難,所以在今年年底,中央和地方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民企。
比如國務院發布的《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》,提出了促進就業、支持企業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,通過稅費返還、稅制改革來降低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本。
而在地方,很多省、市政府也都着眼於對民營企業的扶持,通過設立民營企業扶持專項基金、民營授信方案優先調查審批等方式,促進民營企業發展。
2019年,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幫助有望繼續加碼,但是,這並不意味着民企自身無需努力。
經營危機的發生不僅是因爲政策變動,自身發展過快帶來的各種隱患,同樣也是原因之一。我們今年見識到了很多民企因爲自身各種各樣的原因,發生債務逾期或是經營停滯。
所以,打鐵還要自身硬。存在技術優勢或是經營潛力的企業,才能得到政府的及時救助。
環衛、全域旅遊,新的項目新的發展
企業的轉型升級,一直是生態資本論討論關注的焦點之一。在回顧2018年時,就曾提到過部分產業在過去一年間出色的表現。在2019年,相信這些產業會逐漸熱門起來。
環衛以往給人的印象大概就是掃大街,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,環衛科技突飛猛進,甚至出現了自動清掃機器人等發明。環衛作爲運營類的代表項目之一,也考驗着企業的運營維護能力。
目前,東部地區城市環衛項目已經完成八成以上,在之後的一年,環衛將會呈現分散化的趨勢,環衛末端的垃圾處理階段很有可能走向鄉鎮。究竟如何實現設備的輕量化,提高產業鏈的末端運營能力,是環衛產業接下來的重點。
全域旅遊是園林產業的重要轉型方向,一般依附於流域治理等項目,作爲項目獲得長期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東方園林、棕櫚股份等企業在全域旅遊的項目上已經小有成就。旅遊作爲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,地方政府往往會積極支持,這也給了企業相當大的便利。未來,全域旅遊有望成爲流域治理的附屬項目,來保證企業的長期收入。
接下來的一年,不僅僅是這兩個項目,飛灰處理、土壤檢測等新的項目都有可能蓬勃發展,成爲企業的新的動力。
從資本回歸技術,長期收入才是硬道理
過去的兩年中,環保業最該反思的應該就是,發展過程中的無序競爭。
以前,我們總是喜歡以企業承包項目的大小和多寡,判斷一個企業的實力,而忽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——技術和運維。
很多企業舍棄了技術優先的理念,在設備甚至無法自制的前提下,與別的企業大打價格戰。所以即便發展了很久,仍在產業的低端徘徊,無法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。
而工程施工在環保業的利潤率的確低的可憐,一般不超過20%,而在去槓杆政策的實行下,嚴重的回款壓力更是讓工程承包企業雪上加霜。
以偉明環保爲例,這是一家PPP項目中不做工程承包,只提供設備與運營服務的企業,其利潤率超過了70%,足見工程承包項目的劣勢。
接下來的一年,注定是環保業穩發展的一年,而技術和運維將會成爲環保業的兩大關鍵。一個夯實基礎,取得產業相對優勢;一個鋪平道路,保證企業長期的收入。盡管不能像PPP項目一樣讓環保企業迅速騰飛,但是可以爲企業在下一次競爭中添籌加碼。
展望未來:環保進入新階段前的最後一戰
2019年不僅僅是企業寒冬乍暖的新發展階段,更是行業迎來舊產業頂峯、新產業發展轉折階段。
2018年裏,城市污水處理競爭激烈,垃圾焚燒機遇不多,就連曾經作爲環境產業主力軍的大氣治理也不復以往的風採。
反之,危廢處理後來居上,流域治理及其衍生項目潛力巨大,環境監測帶來的長期穩定的收入更是讓先河環保等企業,在融資困境逆勢發展。
在對2018年的回顧中,生態資本論曾提到,產業在今年將會傾向技術壁壘更高、運維需求更大的行業轉型。在黑臭水體攻堅戰的末期,流域治理很有可能成爲今年最爲熱門的產業。
而今年年初的土壤防治法,更是打開了土壤治理、監測的大門。盡管前幾年土壤治理相關行業有所發展,但是仍然無法與如今的污水處理、垃圾處理行業的規模相提並論。
土壤治理需求時間更長,投入更大,成效也更慢。而其相關產業土壤檢測盡管在政府層面有一定發展,但是對於企業來說,其產業仍不成熟。如何挖掘土壤檢測的潛在利潤,可能是未來監測行業的一個重點。
既然給2018年環境產業貼上了“冷”的標籤,生態資本論希望2019年的關鍵詞是“變”,“變”不僅僅是指產業的相關變動,更是希望企業的思想從資本第一,變成“運維爲重,技術爲王”,這樣環境產業才能迎來長期穩定的發展。